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0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天目文苑
2025年10月13日

瓶窑的老街瓶窑的馆

本文字数:1296

/ 何贤寿 /

 

正是“秋老虎”发威之际,我们来到瓶窑老街,酷暑—下子将我们罩住了,却罩不住老街的底气。

瓶窑老街的老底子来自宋代,据《余杭县志》载,宋代亭市山南麓就开始建窑烧制陶瓶,瓶窑因此得名。

我们在老街上走着,只见一条清流在街边濡动着,与老街相伴,没有带走多少暑热,却给老街带来了不少灵动之美。这是一条长渠,就是贯穿瓶窑老街的十里渠。渠水清澈,两岸绿树花草掩映,白墙黛瓦倒映在清流之中,描绘出江南水乡的静谧与柔美的诗情画意,营造出“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氛围。岸边布满了各类茶座和咖啡馆,具有浓郁的休闲特色。临水而坐,把盏啜饮,一扫暑气,尽享悠闲时光。

这条十里渠与里窑街、磨子心街一起构成了两横一纵的老街主要格局,成为老底子瓶窑最热闹的中心地带。

里窑街是瓶窑老街的主角,是最热闹、最具商业特色的街道。街面宽敞,完整地保留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风貌。这里汇聚了各种美食、小吃、特产店和文创店铺,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调。街上的瓶窑电影院,那个老式电影院的门头,有着怀古思源的情感寄托。那些风味小吃以及糕饼也十分诱人。向来出门不买东西的我也买了一份糕饼类传统点心。

走上磨子心街,发现街道比里窑街要狭窄得多。顾名思义,“磨子心”应是石磨的芯子,可见磨子心街蜿蜒曲折的程度。这里街巷幽然,有石磨那样古朴的意味,有烟火熏缭的气息,有岁月淘洗的印痕。曲径通幽入静,疏篱纳馆藏舍,是瓶窑老街上馆舍最集中、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地方。

瓶窑老街的馆舍最引人注目的是非遗文化街区,这里坐落着玉雕馆、余杭纸伞馆、陶艺馆和风筝彩灯馆等非遗场馆。

走进良渚玉雕馆,就走进了一个良渚玉雕文化的世界。如果你去过良渚博物院,就可以发现良渚玉雕的发掘与藏品情况。如果你没有去过良渚博物院,在瓶窑老街的良渚玉雕馆里面也能窥斑见豹,看到精美的良渚风格玉器及玉雕工艺。在玉雕馆可以了解甚至体验一件玉器的制作过程。这些玉器及其玉雕工艺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良渚文化的丰富内涵。良渚文化证实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历史,良渚玉雕传递出我国古代先民的智慧与文化。

纸伞撑开来,是文化的花朵。在小时候的记忆里,纸伞总带给人一种破旧的感觉,而新纸伞有油漆的香味。从戴望舒的《雨巷》中也可以找到一点纸伞的印记:“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走进余杭纸伞馆,这些情景就都复活了。在这家纸伞馆可以看到余杭纸伞的制作技艺是那样精美绝伦,还可以了解到中国纸伞千余年的历史和余杭纸伞传承的传统制伞技艺。

在瓶窑陶艺馆可以读到陶窑的形成与发展历史,还可以体验陶艺制作,了解制陶知识,更可以动手制作自己喜爱的陶艺或者泥捏作品,往往会有意外收获。老街旁有真正的古窑遗址,见证了“瓶窑”地名的由来,把陶艺馆与古窑遗址结合起来考察会有更多的体验与收获。

在风筝彩灯馆里有五花八门的传统风筝,叫人目不暇接。在这里可以引发童年放风筝的乐趣,联想春天的清明与温暖。如果在这里亲手制作一只风筝,挑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去放飞,那是何等的潇洒与快乐!

暑热居高不下,瓶窑老街及其馆舍不会因为天气的炎热或寒冷而淡退其底色。

瓶窑的老街瓶窑的馆,有着无比的魅力。老街从历史中走来,馆舍浓缩了历史。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