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0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天目文苑
2025年10月13日

当秋光染上树梢

本文字数:1569

/ 周炤莹 /

 

不是所有的鲜花都盛开在春天,当秋光染上树梢时,那一树的叶子便开始着色:灿灿的黄、艳艳的红、闪闪的金……夏日里那满眼沉沉的碧,在秋风带来的凉意中逐渐隐退,明眸中也染上了丰富的色彩。此刻我想被秋风卷进这缤纷的色彩里,卷进桂花酝酿的香甜中,不过我心心念念的却依旧是那山,那树,那果……

山里的娃对山林的亲近是与生俱来的。我的老家是昌北山区,淳朴的乡民们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便是那成片成片的山核桃林,靠着大山的恩赐,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儿女得以走出大山。自我记事起,勤劳的父母一年四季都在核桃林里耕耘劳作,而我的童年时光也多半留在了山林:在林中追着小松鼠跑,循着父母的身影穿梭在林间捡核桃,在山林里挖药材赚零花钱,在周边的树林里摘野果子……每到山核桃秋收结束,我就会在周边的林子里去找野生猕猴桃,或者摘一串串红宝石般的五味子。特别是猕猴桃,虽然个头只比冬枣大不了多少,摘来放在瓦罐里发酵,等它软化,那可是比水果店里的任何果品都要好吃:果香浓郁,黄心的不带一丝酸味,永远是我的心头好。后来随着山核桃林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张,绝大部分的山林都变成了单一的山核桃树,自此便少了很多的惊喜。野生的猕猴桃更是越来越少,心心念念的那一口鲜美似乎就成了我心头的“白月光”。

直到那一年,跟着朋友走进太湖源的山里,再一次重启了山野探趣的征程——春天打蕨菜、拗野笋,夏天摘蓬蘽,秋天则是执着地寻觅秋果。国庆假期一开启,我不跟风名山大川,早早约了朋友往山里跑。今年的秋天似乎来得有些迟,就算是十月,白天的气温还是居高不下,然而那山涧,那藤,那树,那果,总有一种魔力在召唤我。带着满心的期待,驱车直奔太湖源夏村村,因为就在那条溪涧边,就在那棵麻栎树上,曾经收获满满,那个秋天用果香酿成的秋意温暖了整个冬季。

站在山脚放眼望去,有一株猕猴桃隐于灌木丛林间,用交错的藤蔓编织成滤网,瀑布般从麻栎树上垂挂下来,大大小小的圆形叶子密密匝匝、层层叠叠地铺展,形成一片质朴的黄棕色。距离太远,叶子又太过茂密,不能判断是否有果。于是,沿着溪涧,钻进了荆棘丛生的树林。偶有几片染了秋意的叶子脱离枝桠,打着旋儿落在溪水里,随粼粼波光漂向远方,倒像是给进山的路递了张轻柔的请柬。幸亏手套、帽子、砍刀等装备齐全,否则那些密植的苦竹和交错的荆条灌木一定会让你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一路披荆斩棘,山涧的凉意拂不去喷涌而出的热量,真正体验了挥汗如雨、汗流浃背的酣畅淋漓。近了,近了,拨开一丛半人高的蕨类植物,眼前竟藏着半面斜坡——满坡的藤蔓缠着岩石与矮树。抬头看,黄褐色的叶间缀满了圆滚滚的果子,有的黄得透亮,有的裹着层薄霜似的,在漏下的光影中招摇。凑近,似有一缕若有若无的甜香,混在湿润的草木气息里。那是秋光染过的味道,只有在秋阳里晒足了日子,才会褪去青涩,酿出蜜般的甜;只有经过几场凉雨的侵蚀,果皮才会裹紧果肉,锁住那股清冽的香。

藤蔓长得极乱,有的攀在近4米高的麻栎树上,有的缠在带刺的灌木丛里,稍不留意,尖刺划破手套扎进肉里。我踮着脚,指尖刚碰到果柄,脚下的碎石就滑了,慌忙抓住旁边的藤条树干才稳住身形。那些够不着的就用杆子敲打下来,剩下的就留给小松鼠当零食吧,不然它会“哭”的!我和朋友俩人合作,一个拉藤,一个摘果,尽量不伤藤条,生怕明年结不了果生了遗憾。看着袋子里果子,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甜,我要把山里的秋光也一并装进去,珍藏。

满载而归的脚步是如此轻快,身上披着阳光与山野的味道,此刻所有的磕碰与辛苦被山风吹散了。这就是大山恩赐,要历经波折与艰辛,才能尝得那一口纯粹的甜。这秋天的果香里收藏着“等待”的智慧,从前总急着要结果,盼着努力立刻有回响,后来才知道人生那些值得珍惜的东西,都需要时间来熬煮的。所谓“厚积薄发”,不过是在无人问津的日子里默默扎根,等秋光染上树梢时,才会酝酿成属于自己的香甜。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