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8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专版
2025年08月01日

老缸记味

本文字数:963

□ 区实验初级中学 学生徐知涵

 

我的老家在临安昌北地区的一个小山村,老家堂屋西北角蹲踞着一口酱色陶缸,高约半米,釉面被岁月磨出了细细的龟裂,像是老人干涸的掌纹。沿口那枚指甲盖大小的豁口,是爸爸年少时玩爆竹刻下的印记。奶奶总说这口缸是太爷爷用三斗米换的,年纪比我爸爸还要大三轮。“能用的物件,断不能糟蹋了。”这是刻在我们家骨子里的家风,这也让我想起钱氏家训所倡导的“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每年霜降之后,奶奶总要指挥爷爷搬出那口笨重的大缸。这个时候,全家总动员,择菜的、清洗的、晾晒的……这是我们昌北人家除了采收山核桃之外又一个重要的农忙活动——腌冬腌菜。奶奶佝偻的身影在氤氲的冬阳里不停晃动,把晒过两天的“高脚白”青菜,一层一层码在大缸里面,码一层菜撒一层盐,粗盐粒子撒在青菜上发出的簌簌声响,恰似雨珠叩击黛瓦的清脆韵律。最后用两块厚重的青石,严严实实地镇在码好的青菜上面。两三天后,再加入适量山泉水,然后就静待缸里酝酿属于冬天的秘密——山泉浸润的咸涩里,正生长着能让舌尖起舞的酸冽。一个月后,美味的冬腌菜就可以隆重搬上农家的餐桌啦!

爸爸上中学住校的青涩少年时代,是就着腌菜咽下的。搪瓷罐里常年带的是那一味酸爽,保证着一周的下饭菜。爸爸如今是一副人高马大的模样,这让我一度认为腌菜的营养价值其实很不错。他现在对着腌菜总能吃出一种忆苦思甜的味道,而我只是贪恋这陈年风味在齿间迸溅的鲜爽,一口气能下三碗饭。

爷爷奶奶年岁渐长,腌冬腌菜的活计就传到了爸爸手里。如今大家都崇尚健康饮食,高盐的腌制品早已不再是餐桌上的“宠儿”。但每次掀开大缸的木板盖子,看到黄澄澄的酸水中浸润着的一棵棵腌菜,一股淡淡的酸香味扑鼻而来,那“老底子”味道总让人抵挡不了。山中岁月长,老家小山村至今民风淳朴、邻里和睦。奶奶总是很宝贝自家出产的腌菜,总郑重地交代爸爸去送左邻右里,送亲戚朋友。

今年梅雨季,腌菜缸裂开了一道口子,裂纹自缸底蜿蜒而上,裂纹处沉淀下褐色的盐渍。奶奶很是惋惜了一阵,嘀咕着:“腌菜缸裂掉了,补不起来了,可惜了可惜了!”爸爸仔仔细细刷洗着缸里的盐垢,像是在抚平岁月的沧桑,感谢这口大缸曾经带给我们的酸爽鲜冽。

老缸终究卸下了盐渍的盔甲,却以另一种姿态继续守护着堂屋的晨昏——盛放着竹编淘箩、陈年粽叶,还有那些欲说还休的旧时光……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