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光影交织间点亮文化符号
杭州矽能新材料“光触膜”重塑照明格局
记者 朱俏英
本报讯 近日,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2025年杭州市优质产品推荐目录》,来自我区杭州矽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第四代照明技术——“光触膜”艺术发光产品入选。这项融合尖端科技与文化创意的突破性成果,不仅开创了艺术发光新领域,更成为驱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走进企业研发中心,草坪灯、挂灯、景观小品……琳琅满目的产品有序摆放。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看似普通的灯具却暗藏玄机。当开关启动,灯内的薄膜瞬间焕发生机,蝴蝶张开双翅,在微光中翩跹流转,树叶脉络似星河流动。这方寸之间的光影变幻,正是颠覆传统照明的“光触膜”,也是第四代照明技术。
企业董事长佘晓峰进一步阐释,白炽灯、日光灯、LED灯是前三代照明,而第四代照明技术的艺术发光在于让图腾、书画、地域文化在光影中鲜活叙事。“照明不一定是灯泡灯罩,也可以是一幅会讲故事的名画、书法作品,是会动的一朵花、一个图腾,甚至是可以呈现地方历史、文化典故、非遗传承的动态影像。”
位于锦北街道云安路的杭州矽能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集材料研发、装备制造、应用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型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佘晓峰站在水立方前立下宏愿,他希望研发一种能附着于玻璃幕墙、呈现超越水立方光影效果的薄膜。历经十年攻坚,这项技术终于成熟。
佘晓峰表示,“光触膜”的技术核心在于纳米级精密操控。“我们称这项技术为超微领域的突破,在高分子材料上面加入很多可控的微纳结构,使普通高分子材料蜕变为具备光学功能的智能薄膜,在光学的领域用于照明,甚至用于液晶显示等等。”
目前该技术已获美国、日本、欧盟等发明专利授权,更斩获照明界“奥斯卡”阿拉丁神灯奖双料大奖。依托后续的设计、篆刻和安装,产品更是广泛应用于文化长廊、景观小品、灯箱灯饰、标识标牌等领域。
如今,“光触膜”产品已落地珠海、杭州等城市核心区,在临安本地也是广泛应用。夜晚的苕溪诗廊,一幅幅翰墨书画通过薄膜发光技术铺展于墙面,市民行走其间,不仅能看到光影美学,更能感受画作背后的历史典故。“光触膜实现了几点,第一是呈现光的美感,第二是让光更有意思,有可读性,第三,我们希望‘复活’当地的历史文化。”佘晓峰说。
“光触膜”技术突破了传统照明的功能边界,为城市景观亮化、文化IP活化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纯技术竞争终将陷入同质化,只有与文化融合的产品才具生命力。”佘晓峰透露,企业正从规模竞争转向“科技+文化”赛道,计划将更多地域非遗、历史典故融入产品设计。
从实验室里的一片薄膜,到点亮城市的文化符号,杭州矽能新材料正在光影交织间,书写着传统与未来对话的新可能。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