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韵与新潮交织 风雅与烟火相融
临安博物馆昨日焕新开放
历经数月的精心改造,1日,临安博物馆以全新面貌归来。改造后的博物馆以“通史纵贯 + 专题深描”的展陈格局,重构文化叙事,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
开馆首日,众多市民游客早早来到博物馆,一睹其全新风采。踏入风物厅一楼,一座由钱币堆砌而成的“钱山”瞬间抓住所有人的眼球。这是1989年发现于临安洲头乡(今清凉峰镇)义干村唐代铜钱窖藏的一部分。它们整齐地一串一串排叠,高度约0.5米,窖藏钱币数量之多,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繁荣。
“一进门就看到这样壮观的钱币,太震撼了!”在参观过程中,市民章琪琪被全新的展览布局所吸引,“通过这些展品,我直观感受了历史,对家乡临安有了更深了解,我感到无比自豪。”
沿着精心设计的参观路线,从时光物语展厅到天工开物、长物为伴展区,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器件映入眼帘。天目瓷器、文房用品、铜罐、粉彩瓷、玻璃器,每一件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故事,引得游客频频驻足。
“这抹釉色历经千年依然熠熠生辉,古人的智慧和技艺实在令人叹服!”来自金华的游客徐敏是临安博物馆的“忠实粉丝”,去年逛了吴越文化博物馆后,就对临安念念不忘。驻足在天目瓷器展柜前,她细细端详,眼中满是喜爱:“从微信公众号了解到今天临安博物馆上新,就特意驱车前来。这次的新展布置得很用心,器物的美感与空间布局完美融合,每次来都有惊喜。”
此次临安博物馆改造升级,展陈内容有系统性调整和扩充。历史厅第二序列树大根深(五代吴越)版块,新增了临安区域内与吴越国相关的古墓葬、古遗址及最新考古发现等内容;精品厅变身风物厅,全新推出“临安忆·风物”展览,精心遴选400件(套)历代文物,其中一级文物3件、二级11件、三级30件。同时,依托两个廊道改造成两个专题,“天目蕴秀”系统展示临安187处文保单位(文保点),全景呈现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诗画田园”以耕织图为主题,将寻常农事化作诗意栖居。
此外在展陈过程中,博物馆也充分考虑到游客参观过程中的体验感,特别设置了八大打卡点,包括唐代铜钱窖藏、砖雕时空之门、魔屏矩阵、天目窑大型叠烧标本、历代陶瓷标本触摸、耕织图诗、成套花形银器、“罐中乾坤”数字化挑战等,通过科技与文化的结合,让观众在互动中更深入地了解临安的历史文化。
“像闯关游戏一样学历史,太有意思了!”来自育才青山初级中学的学生金杨子兴奋不已,“我和同学是暑期社会实践来这里的,一路逛一路拍,收获满满。”
临安博物馆副馆长董菁菁介绍,除了设置打卡点,市民游客还能在各种文物上寻找寓意美好的铭文、花纹,感受传统文化。比如部分铜镜背面铭文“厚德荣归”“五子登科”,是人们的美好愿望。“感兴趣的市民游客可以来现场找一找、看一看。”董菁菁表示,接下来,博物馆将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内容,丰富游览体验。
目前,观众持有效身份证件可直接刷卡入馆,无需提前预约。周末博物馆还会安排志愿者提供讲解服务,未来还会推出青少年第二课堂等活动,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记者 宣晓云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