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6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民生
2025年06月16日

临安“守山人”与清凉峰的不解之缘

本文字数:2029

图为郭瑞正在对传播松材线虫病的媒介昆虫松墨天牛进行监测

 

“呦~呦~”听到梅花鹿空灵的叫声,郭瑞不自觉地放慢了脚步,举起望远镜,循着鹿鸣声望向远处的树林。“每次看到梅花鹿在林间自由觅食,我都感到无比自豪,怎么看都看不腻。”

郭瑞是清管局科研监测科科长,近日被评为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在这位临安“守山人”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载着近期的工作计划,“我们正在为华南梅花鹿鸣声监测工作做一些前期工作,准备在每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都搭建一个声纹监测仪,通过记录梅花鹿的叫声,更好地观测梅花鹿的行为。”

 

向下扎根,结下不解之缘

 

郭瑞与清凉峰的情缘,始于十几年前。在考入浙江农林大学后,攻读森林保护学专业的郭瑞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并在全国性的探访和调研中深刻体会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因此,毕业之际,面对众多就业机会,来自陕西的他毫不犹豫地选择留在清凉峰保护区工作。

“初到保护站时,条件远比我想象中艰苦。”郭瑞表示,由于科研监测岗位的特性,需要在保护区的各个保护站间穿梭,每一个站点都成了他临时的“家”。“千顷塘保护站离水库比较近,湿度较大,加上山里小气候变化快,时常会遇到大雾天气,衣服好几天也干不了。”

而龙塘山保护站,则让郭瑞有着另一番独特体验。“当时保护站的房子是木头板房,我们走到二楼时,木头楼板就不停地“叽咕叽咕”叫。在山上,夏天很凉爽,可一到冬天,那刺骨的寒风,就像一把把利刃,直往骨头缝里钻。”

有一年冬天,郭瑞在龙塘山保护站值守,连续几天大雪,导致山路积雪太厚不能开车,“我独自一人在山上待了十几天,多亏当时有电有网,还有存储的白菜土豆,不然真不知道怎么度过”。不过,现在回想起来,郭瑞觉得还是很有收获的,“那些天,我查阅了大量的科研资料,还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构思并撰写了两篇文章”。

 

向内坚守,潜心科研攻坚

 

2013年,怀着对野生动物监测工作的热情,郭瑞开始了红外相机野外监测的尝试。次年,他进一步深化监测工作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推动野生动物公里网格化综合监测的实施。

每年春夏交替之际,正是采集红外相机数据的黄金时段,也是蛇、蜱虫和蚂蟥最为活跃的“危险季”。多年的野外工作,郭瑞早已积累了丰富的“防咬”经验。“被蚂蟥咬了不用慌,直接稳稳地把它拽下来就行,蜱虫一般也没啥大问题,只要不发烧就行,我最担心的就是蛇,神出鬼没的,冷不丁就出现在你身边。”

有一次,郭瑞和同事一起去回收红外相机,他走在队伍最前面,身后的同事突然压低声音,带着一丝惊恐喊道:“别动,竹叶青就在你边上!”郭瑞心里“咯噔”一下,后背瞬间冒出一层冷汗,他下意识地扭头一看,只见一条竹叶青正盘踞在他身旁,距离不过10厘米!好在他保持冷静,压住内心的恐惧,继续向前走去,最终有惊无险。

“虽然危险,但是科研工作,坐在办公室里是出不了成绩的,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在清凉峰的十几载春秋,铭记着荣誉印记,也镌刻着艰辛与付出:一年365天,他有100多天都“泡在”野外;上山一趟就要半天时间,他就索性连续几天待在山上;穿山林、攀陡坡、趟溪流,迷彩服裤子被刮得到处都是窟窿,短短几年就穿破了多双黄胶鞋……

正是凭借这份执着与坚韧,郭瑞带领团队构建起了一套完善的濒危物种保护体系,涵盖保护、繁育、野外回归及监测等多个环节。在他们的努力下,成功实施华南梅花鹿栖息地恢复工程并首次实现野外放归,使华南梅花鹿种群数量从80余头增至300余头;创新性地采用人工干预技术,使世界极危物种安吉小鲵卵胶囊数量显著增长35%。同时,还发现中国瘿蜂科昆虫新种20余种。

 

向外生长,讲好保护故事

 

“你们看,这个是阳彩臂金龟、这个是中华虎凤蝶……”在临安区晨曦小学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小昆虫大世界》科普课程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课堂上,郭瑞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分享了珍稀动物的保护故事,并通过互问互答等环节,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昆虫世界的奇妙。

科研之余,郭瑞主动走进杭州各大公益场馆和周边中小学,向大众普及野生动物监测的知识和技术。他说,“希望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公众对保护区的了解,培养中小学生的保护意识,吸引更多人参与到野生动物和生态保护的事业中来。”

值得一提的是,郭瑞还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组织的首批中国生物圈保护区青年创新小组,致力于团结更多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的青年人才,共同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事业贡献力量。在这里,他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科研人员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共同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方法、新思路。

去年夏天,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这是我国首次以生物圈保护区扩区的方式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消息传来后,除了兴奋,郭瑞的脑海中,明确了两个目标:一是切实做好关于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事”,二是向全世界生动讲好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故事”。

“今年九月,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在杭州举办,这是向全球推广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难得机遇,而我能做的,就是继续做好实事、讲好故事。”此刻的郭瑞,眼中满是憧憬。

 

记者 彭慧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
// 切换登录方式star // 切换登录方式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