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4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民生
2025年04月15日

小摊位大爱心

浙皖农贸城有着温暖的烟火气

本文字数:1544

在城市的脉络中,菜市场从来都不只是买卖食材的场所,它是生活的舞台,情感的纽带,一头连着柴米油盐的质朴,一头系着人间烟火的温度。在临安最大的农贸市场——浙皖农贸城,蔬菜、水果、鱼肉散发的新鲜气息,与摊主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一曲独特的生活交响乐。在这里,还有两个“爱心摊位”,串联起一段温暖人心的故事。

清晨8点,市场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段。来到保锦路出口附近的自产自销区,两个醒目的“爱心摊位”标识十分引人注目。其中一个摊位前,有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安静地坐在椅子上,身上盖着棉被,时不时喝上几口牛奶,像个好奇的孩子,打量着市场里的人来人往。

在老人面前,约四五个平方的地面上,整齐地摆放着雷笋、蕨菜、鸡蛋、鹅蛋以及红薯粉。潘明莲正站在摊位前忙碌着。“对,这是我妈,今年94喽!”她刚介绍完马上转头熟练地给顾客称菜,一口浓厚的乡音带着爽朗:“蕨菜8元一斤,笋1.5元一斤,新鲜得很,快卖完喽,给你算便宜点。”

“价格实惠,菜新鲜,给的分量又足。人还热心,我常来买的。”住在吴越人家的贾女士拎过了称好的菜,她是菜摊的常客,经常带着孙女,步行到农贸城买菜。“我每次来买菜,就看见潘大姐带着她妈,又要顾摊子,又要顾老人,蛮辛苦的。”

从早上7点多到中午11点多,潘明莲总是争分夺秒,她要尽快卖完菜,然后带着母亲回家。下午,还要去山上采野菜挖笋,为第二天的出摊做准备。交谈中,我们了解到,潘明莲来自昌化镇白牛村,现在住在锦北街道。“老公和小孩白天要上班的,也不能让她一个人在家,而且也要出来透气晒太阳,这样才能身体好。”潘明莲腼腆地笑了笑,这两天,她每天都带着母亲一起出摊,冬天要注意被子盖好不受凉,夏天要注意降温擦汗。“我妈就像个乖孩子,特别听话。虽然我每天赚得不多,只有100多元,但有她在身边,我心里踏实。”

浙皖农贸城所属回龙社区,社区的网格员在一次巡逻走访中了解到潘明莲的情况,马上和农贸城管理方进行了反馈和对接。管理方为潘明莲设立了“爱心摊位”,不仅为她安排了两个摊位的位置免除了每天20元的摊位费,还将摊位安排在人流密集的地方。“让更多的人能买她的菜。”市场管理部经理马文隽表示,“希望通过这些举措,有困难的人能感受到市场的关怀与温暖。”

就在潘明莲摊位的对面,另一位“爱心摊位”的摊主骆银英在认真整理着蔬菜,11年前她因意外被机器弄伤,落下了肢体残疾。后来她来到农贸市场摆摊谋生,市场管理方同样免除了她的摊位费,工作人员还经常为她送水,给予她关怀与帮助。“社会对我的关心关爱,让我心里特别温暖,给我设立为‘爱心摊位’后,也受到了特别多的照顾,生活还是充满希望的。”骆银英感激地说。

知道了“爱心摊位”设立的原因,前来买菜的赵女士由衷地竖起大拇指:“市场和社区的做法太棒了,我觉得我以后会更愿意到这儿买菜。”

烟火气息缭绕,这些上了年纪的菜农,在晨光微露中,脚踏三轮或自挎竹篮而来,篮子里虽然菜不多,却格外新鲜;小餐馆老板们脚步匆匆,满载着食材离开;附近的居民,特别是退休老人和帮子女带孩子的长辈,悠闲地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用一上午的时间精心挑选着食材,享受着这份从容与惬意。

这样的场景,也有着“商居融治 共建共享”的功劳。“在我们回龙社区,有锦北宝龙广场和浙皖农贸城2个商圈,460多户的商户,我们组织了社区志愿服务队,上门服务,也搭建出来非常好的沟通模式。”回龙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卓表示。“就比如这个‘爱心摊位’的设置,就是发现困难群众后,精准有效的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也要感谢市场管理方的积极配合。”

柴米油盐间,尽显生活的温暖与美好。一个个爱心摊位,恰似春日繁花,温暖每一个在生活中前行的人。它们传递着社会的关爱,让我们相信,每一份微小的善举,都能汇聚改变世界的力量。而市场的故事也还在继续……

记者 宣晓云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