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省土地综合整治(多田套合工程)一季度现场会在临安召开
记者 凌亦雯
本报讯 21日,全省土地综合整治(多田套合工程)一季度现场会在临安区召开。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文光讲话,省政府副秘书长周向军、陆伟利,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邢志宏,杭州市副市长丁狄刚,市政协副主席於卫国出席。区委书记杨国正,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唐锋参加。
会上,杨国正代表临安区作交流发言。他表示,近年来,临安区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持续优化机制、创新路径、强化整治,“多田套合”面积达12.74万亩,累计新增套合规模3.14万亩,套合率达到85%,增幅为21%,为全省新增套合面积最多的区县之一。
临安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创优机制,做到要素资源全面统筹。坚持专班推进、统筹力量,强化“条抓块统、区镇一体”,打通跨部门、跨业务壁垒,推动永久基本农田与高标准农田一体化建设,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高效运转的工作格局。坚持系统集成、统筹项目,因地制宜建立整治“项目库”,构建“多田”资金管理“一本账”,实现耕地质量效益最大化提升。
创新路径,确保综合整治高效推进。持续扩面积,对永久基本农田外集中连片、禀赋良好的地块大力恢复耕地功能,将新增优质耕地纳入永农储备区,当前全区永农储备区面积达2.92万亩。坚持提质量,全面推进农田设施完善、耕地质量提标、耕种效率提档,去年新增高标农4717亩,实现农田套合率、生产力“双提升”。努力“优布局”,深化“百千万”永农连片建设,着力变“小田”为“大田”,“多田套合”整治完成后全区永久基本农田连片程度由1.1万余片提升至810片、平均连片面积将由14亩提升至186亩。
创造效益,推动整治红利加速释放。推进规模化经营,积极鼓励支持土地适度规模流转,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机械化程度。坚持复合化利用,以“多田套合”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高效农业,探索稻蛙共生、稻虾轮作、稻鸭共育等模式,推广示范面积2万余亩,获评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重点县(区)。探索多元化增收,依托千亩连片“共富稻田”,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农事体验、研学科普等新业态,建成太阳十里稻香风情带、於潜耕织小镇美丽经济带、渔米潜川农事体验带等特色产业融合区,全面推动一二三产、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杨国正表示,深化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多田套合”工程是推动耕地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牵引性工程。临安将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持续创新探索、系统推进“多田套合”,努力为耕地保护工作提供更多临安经验。
会前,与会人员分批考察临安区昌化镇九龙村等5村、龙岗镇兴龙村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一体化建设在建项目和龙岗镇娘娘畈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一体化建设建成项目。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