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3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5年03月20日

解决灌溉“小事” 促进农业增效

本文字数:961

灌溉设施,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更关系到农业增效。过去一年,我区积极践行民生实事项目,大力推进灌溉设施建设,提升改造灌溉设施54座,超额完成50座的目标任务,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走进太湖源镇里畈村葡萄堰坝,河道干净开阔,堰坝恢弘大气。岸边的小公园,景观绿化丰富,还设有文化长廊和凉亭,水文化元素浓厚。

里畈村放水员蓝云指着水渠旁的阀门和设备告诉记者,这是去年村里新安装的自动阀门,“以前这里是一个破破烂烂的阀门,启动和关闭都要手动,现在这个新的自动阀门,连接手机以后就可以远程遥控,遇到紧急情况,在村委、在家都可以操控。”蓝云说,有了这个自动的阀门,他放水更加方便了。

据了解,葡萄堰坝建设年代久远,存在引水渠道年久失修破损、进水闸老旧关闭不严、渠道局部渗水等问题,影响下游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生长,急需改造提升。2024年,结合区级民生实事项目,水利部门在葡萄堰引水渠安装了自动化进水闸和拦污栅,并安装了明渠超声波流量计,实现取水、用水自动化控制,达到节水的目标。

里畈村党总支书记吴建国表示,葡萄堰坝是上游里畈水库重要的调节枢纽,更涉及到下游里畈村非粮化改造以后325亩的农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新建的水闸不仅方便种粮大户灌溉,而且使用更加安全和便捷,提高了农业用水的效率,真正做到“用多少水,放多少水”。“去年七八月份的时候,连续的高温天气,水稻生长急需用水,这个自动化水阀发挥了重要的灌溉作用。”

与此同时,水利部门对周边空地进行整体改造,建成文化长廊和凉亭,新增入河踏步,实现与下游村级绿道的贯通,在保障下游农田灌溉的同时,也给老百姓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的休闲好去处。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过去一年,我区紧紧围绕民生实事项目清单,强设施、补短板,扎实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田间灌溉条件,提升改造灌溉设施54座,超额完成50座的年度目标任务,其中提升机埠11座,灌溉堰坝水闸43座,为保障农业生产和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区水利水电局运管科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这些灌溉工程的实施,为农业生产打下坚实基础,真正做到“按需灌溉、精准灌溉”,同时引入园林设计理念,打造了葡萄堰、门口堰等一批示范工程,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强净水动力。

2025年,临安区将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计划,完成25处提升改造灌溉设施,做好田间渠隙最后一公里管理,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产业升级。

记者 朱俏英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