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10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4年10月31日

从“1”到“3”

环卫夫妻在临安找到“向往的生活”

阅读量:798 本文字数:1709

红烧对虾、虎皮青椒、茭白炒肉……上午十点,回龙公寓某幢楼的一间厨房内,伴着一阵滋啦的炒菜声,飘出了饭菜香。烧完菜,眼前的女人又利索地收拾起了台面。她叫毕科枝,上午趁着休息,给丈夫周礼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午餐。

收拾、打包、下楼,跟着毕科枝来到临安环境公司修理车间,我们见到了周礼——不高的个子,有些花白的头发,身上穿着没来得及换下的工作服,脸上沾了些机油,但看到爱人,他嘴角咧到了耳根,两人相视笑了笑,没有多余的话,周礼换衣服的空档,毕科枝已经摆好了饭菜和碗筷。

“我是安徽人,1994年就来到了临安,算起来已经30年了。”吃着熟悉的味道,周礼放松下来,和我们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我们,自己和爱人都是临安环境公司的职工。“刚来临安干扫地,一干就是10多年,再后来清运垃圾,又调到特种车修理厂。”当被问及这些年最大的变化,周礼脸上露出了一丝害羞。“最大的变化就是找到了她,从一个人变成了三个人的小家。”周礼告诉我们,两人同是临安环境公司的职工,当初因老乡的缘分走到了一起,转眼间又相濡以沫走过了三十年,儿子都已长大成人。

“当时他也是穷小子,家里没什么钱,婚纱照还是儿子五六岁的时候去补拍的。”翻看老照片,回忆起刚结婚的日子,毕科枝还记得很清楚。最开始两人住在棋盘弄的宿舍,儿子出生后,一家人又搬到了江桥路的小房子,几个平方的一间小房,盛满了一家人十几年的喜怒哀乐。“最开始每天工资只有7块钱,她还高点,12块钱每天。”周礼说,虽然条件有限,但小两口勤勤恳恳,认真工作,每天清晨,当城市还在沉睡中,他们就已经推着清洁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清扫着垃圾。直到后来,他又有机会自学汽修知识,在公司的帮助下实现了转岗,现在两人的工资加起来,多的时候能有一万三一个月,小家也渐渐富裕了起来。

一直到了2019年,两人靠着奋斗,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漂泊”的日子暂时告一段落。“感觉自己真正在临安有家了。”周礼说,毕科枝爱干净,他们的家也被收拾的整整齐齐,装饰画、窗台边摆着的茶具,还有洗的干干净净的水果,屋里好闻的茉莉花香,走进他们的家就能感受到满满的生活气息。“也纠结过,老婆和孩子都不想回去,少数服从多数呀。”谈起留在临安打拼的原因,周礼半开玩笑着说,“在这里这么久,也舍不得。临安已经变成了我们的第二故乡,也喜欢这个职业,以后退休养老都在这里了。”“变成临安人咯。”毕科枝紧跟打趣道,两人都忍不住笑了。

说起现在的日子,周礼和毕科枝都很满足。儿子在临安上学、成长,现在工作很稳定,两人身体也健健康康,吃完饭后,俩人喜欢去苕溪边散散步,看着越来越好的环境,曾经的小路变绿道,平房变高楼,偶尔也会忆往昔。“现在变化是真大啊!”特别是作为“城市美容师”的一份子,夫妻俩都有些感慨,“刚来临安的时候钱王街还是一片田地,衣锦街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也没有高楼大厦。”毕科枝拿出儿子小时的照片指了指,“喏,那个时候广场都才刚刚建,是临安最热闹的地方了,现在的临安不一样了,比那时热闹太多太多了。”毕科枝欣喜地描绘着自己看到的临安,每当夜幕降临,街巷上都是唱歌、跳舞、运动的人们,“老百姓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临安发展得越来越好了,我们自己就是亲身体会者!”

谈及未来在临安的生活,两人没有考虑太多,认真工作,为儿子攒钱娶媳妇,在临安守好自己的小家,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好像最平淡的生活就是最难得的幸福。送完饭,周礼和毕科枝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他们用自己双手和汗水,继续为城市的清洁美丽做着贡献,望着整洁美丽的街道好夜色下绚烂的万家灯火,他们的幸福生活也在自己手中编织地越来越绚烂。

记者 王丹丹 实习记者 徐瑞

 

记者手记:从蜗居狭小的宿舍,到温馨的三口之家,周礼和毕科枝的故事,也是许多新临安人的故事。他们追过晨曦,拂过朝露,望过青山湖科技城的现代高楼,也见过衣锦街巷的人间烟火。医疗、教育、就业,民生政策的普惠均衡,让他们不必“独在异乡为异客”;服务、关怀、邻里和睦,让他们不会“每逢佳节倍思亲”。从他们身上,我们也看到,来到临安,成为“新临安人”,不仅是身份的转变,也是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未来,我们也希望,有更多人能来到临安扎根、开花、结果,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和城市一起同频共进。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