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7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百姓故事
2024年07月10日

卖冰棍那些事儿

阅读量:423    本文字数:1102

/ 叶志达 /

 

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的某年,我的两个宝贝女儿,分别还只有十岁和六岁。农村里正是春茶采摘和炒制的时候,我因为家中生活困难,常常天蒙蒙亮,就骑着辆“叽喳”牌自行车,到县城里的冷冻食品厂批售50支冰棍,其中,赤豆冰棍和白糖冰棍各半。然后又在小吃店里批购30根油条,忍着饥饿、忍着劳累,不遗余力地踏着“老爷车”急忙骑回家,好让一双女儿抬着冰棍和油条,到两三里外的茶山上去,向采茶的阿姨们叫卖,换来几毛家中日常开支的油盐钱。

“卖棒冰,卖油条啰——”那婉转清脆的叫卖声是我大女儿的声音,“卖棒冰来,卖油条儿——”那嗲声嗲气的口气是我小女儿的叫卖声。这冰棍因为冰块里串着一根竹棒,农村里习惯叫“棒冰”。采茶的“半边天”女人们,听到这清婉的叫卖声,仍然没有停下如鸡啄米般采茶的手,嘴里却嚷着:“乖乖囡,给我来一支。”于是,两个小“千金”,便拿出支冰棍,踏着茶蓬间坑坑洼洼的山坡,给那位阿姨送了过去。那年月农村里还没有幼儿园,才六岁的娃,在今天,只是幼儿园里的宠娃呀!且学起了“送货上山”的生意来了。有时候,采茶的奶奶身上没有带钱,也要买这冰棍或是油条,这可难为了小姐妹,在几皱眉头后,还是情不由衷地“赊”了出去。两姐妹汗流满面地忙忙碌碌了一上午,也赚不到几角钱,心里却盘算着买块花手帕或是蝴蝶发夹什么的,脸上挂满了笑容,心里乐滋滋的。

说起卖冰棍,我们村里有个小伙子,身强力壮,那几年,踏着自行车一清早从家里出发,向南十余里从城里批售400支冰棍,然后返回沿路往北骑四五十里,沿途经横畈、余杭一带的农村,销售冰棍。他使劲地蹬车,累得脚肿手软,饥肠辘辘也舍不得买点点心充饥,只是摞起衣襟在脸上抹一把汗,又“棒冰,棒冰,赤豆棒冰、白糖棒冰——”吆喝起来。那时候,赤豆棒冰可卖到4分钱一支,白糖棒冰卖3分钱一支,按照赤豆棒冰算,每售出一支冰棍只赚4厘钱,若400支冰棍全部卖出,也不过赚了1.6元钱。这里还需上缴生产队每天一元的副业款(可记10工分,年终分红约0.65元),存下的0.6元钱,已是一笔不小的副业收入了。不过,这自行车的损耗与维修,这劳力的透支,也是无从计算的一笔糊涂账。

邻村有个卖冰棍的瘦个子小伙子,他比我村的那位“冰棍汉”,更有心计,精巴得很。他不但跑远路兜售,村里放电影时,更不放过。有一次,他的老丈人向他要支赤豆冰棍,他也犹犹豫豫舍不得拿出来,老丈人知道他女婿的个性,从袋角摸出了仅有的三分钱,交给女婿,那小伙不好意思地推让了一下,结果还是收了钱,才从木板箱中的棉絮里摸出一支赤豆冰棍,交给岳父。事后,竟成了村民们谈笑的话题,他就像“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几段卖冰棍的往事,相比今天的美好生活,真可比天上人间。亲!人啊,切莫身在福中不知福。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