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6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天目文苑
2024年06月11日

竹乡崂山

阅读量:489    本文字数:1130

/ 毛士火 /

 

说到崂山,立刻就会想起人间仙境——青岛的崂山。崂山青石峭壁,瀑布飞泉,古迹众多,游客如云。寺庙道观,掩映在竹木之间。那崂山,据说是到蓬莱仙山去访道求仙的必经之地。

玲珑的崂山,则是群山逶迤、竹木葱郁,盘山公路蜿蜒曲折,高山急弯、坡陡路窄。公路两旁松竹叠翠,莽莽连绵。竹海深处,有岭水库点缀其间。车子在竹木之间盘旋穿行,转来转去,总觉得水库就在脚下,碧波里的翠竹倒影,总是在眼皮下晃荡。

崂山本名牢山。清乾隆、宣统《临安县志》上,均有牢山的地名记载,并有牢山寺。

清乾隆《临安县志》“山川”栏目里,录明代万历《临安县志》记载:“牢山,去治西三里。俗传钱王驱山,唯此不动,故名。上有剑门石。”牢,牢固之意。又据康熙《於潜县志》“溪涧”栏目记载:“藻溪,在县东二十里,源出临邑琅山。”琅山,即牢山。2004年1月,有人嫌牢山的地名不太光彩,将其谐音改为崂山,那意思就变成为神仙居住的地方了。

东汉以前,临安未建县,地属余杭。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径山西南坡郎家村(今属青山湖街道)的郎稚,合宗起事,聚众数千,官府派贺齐平定了郎稚造反,分余杭西鄙置临水县(今临安),县治在高陆(今高虹高乐)。郎稚抄斩,跟随他造反的郎氏族人,被发配流放到西部边远的深山,所居之地的那座山名郎山(琅山),地名则叫牢山,即坐牢之谓也。

牢山寺即将军庙,纪念的是五代时后汉的大将从濂。盘山公路在竹海葱茏中穿行,人坐在车里,只觉得是在竹木之间盘旋往复,群山连绵,竹木掩映,似乎只是在老地方打转,只是一圈比一圈升高了而已。越过岭,眼前豁然开朗,但见群山怀抱中一大片开阔地,就到了牢山村。这是从濂的家乡。宣统《临安县志》载:“五代从濂,从后汉高帝起兵河东,以功进殿前车骑将军。牢山昔有将军庙。”

牢山人从濂,跟随后汉高帝起兵河东,在一次作战中奋勇杀敌战死,敌人割下其头颅去报功,将军的部下将其遗体运回。高帝念其忠勇报国,追谥其为护国公,并命匠人重塑金头,配在尸身上,派兵护送其遗体回故乡牢山安葬。车马进入临安县境,将军踏上故土,竟然坐了起来,他回乡心切,翻身跨上马鞍,沿着杭徽古道向牢山飞奔。马过钱王铺,道旁遇一采桑女,脱口道;“人无头,怎么能骑马?”这金头当即滚落,身子尚骑在马上。无头将军摇摇晃晃又骑了两里路,跨上一座石桥,石桥有九级台阶,身子不稳,盔甲卸落。后人为纪念从大将军,把脱落金头处命名为“金头村”,卸脱盔甲的石桥名为“卸甲桥”。

从大将军忠勇报国,世世代代受到家乡人们怀念。崂山村文化礼堂的五廓,介绍了一大批古往今来志士仁人的报国爱乡的事迹。

崂山村虽然山道弯弯,竹木绵延,村落在群山怀抱中,却是土地平旷,阡陌纵横。村文化礼堂前,有公交车站,再往西,是杲村。崂山村山重水复,水库竹影荡漾,是一个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竹乡佳境。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