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邂逅新叶古村 遇见悠然慢生活
阅读量:319 本文字数:1291/ 张升航 /
建德市大慈岩镇玉华山脚下,隐藏着一座建于南宋嘉定年间的古村落——新叶古村,不仅是浙江省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血缘聚落建筑群之一,拥有16幢宗祠、塔、阁等特色建筑,还被称为“明清建筑露天博物馆”“中国乡土建筑的典范”。在我看来,她更像一位老人,慈祥地伫立在山脚下,守护着一代又一代叶氏家族。
作为大慈岩镇的女婿,趁着假期,我也有幸一睹这位老人的风采。初到新叶,我就被这里的宁静所吸引。在这片远离喧嚣的土地上,时间仿佛也静止了。村口处,立着一座无任何雕饰的灰白色砖塔,七层六面,简洁秀丽。爱人告诉我,此塔名为抟云塔,始建于明代,由于该塔最早是村里人用来祈求文运所建,所以当地人一般习惯称它为文风塔。作为古村的标志性建筑,不管你身处村子哪个方位,都能见到它。站在塔下,看着被风霜侵蚀的塔身,不由感叹这悠久厚重的历史岁月。在抟云塔的右侧,是村民们祈求丰年的土地祠和祈求文运的文昌阁,三座建筑虽间隔几百年,但建筑风格却极其一致,灰瓦白墙,翘檐马头墙,大方朴素。塔、阁、祠的组合不仅完整地体现了叶氏家族耕读传家的理想和追求,更成为中华古建的一绝。
沿着青石板路一路往前,便走进了庞大的叶氏家族聚居村。辣椒巷、玉米巷、莲蓬荷叶巷、烟花巷,一条条独具特色的街巷,与那高而封闭的房屋,窄而深幽的小巷,共同组成了一个以五行九宫布局,象征着天人合一的“迷宫”。漫步在小巷内,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古代,古村的原始面貌也逐一呈现在眼前。临巷两旁的宅子,池塘前古老的戏台,饱经沧桑的青砖白瓦,厚实笨重的木质门板,还有屋檐下雕刻着灵兽、百鸟、回纹的木雕……这一切好像在默默注视着络绎不绝的行人过客,向他们讲述着村落的兴衰往事。
穿过无数条小巷后,映入眼帘的便是村中的核心——南塘。清晨的玉华山还萦绕着水雾,随风吹动,山体若隐若现,微微的阳光迫不及待地想从云层里透出来。此时,天空不再是灰蒙蒙,水中建筑的倒影也开始变得澄澈。南塘畔的台阶上,几位老妇人正在用棒槌拍打着衣服,河面上荡起了一圈又一圈涟漪,那一声声由单调到浓重的捶衣声,不时给安静的村子增添了几分热闹。在南塘周围,一座座非常典型的徽派建筑让人不时驻足拍照,深宅大院与耸立的马头墙,鲜红的对联灯笼与书法匾额,皆映衬着当年叶氏家族的繁华。
古村行,让我最难忘的莫过于村子的祠堂。在这里,不仅有建在村外西山岗的叶氏祖庙“西山祠堂”,叶氏家族的总祠——“有序堂”,还有新叶村最高大、最宽敞、最华丽的祠堂——“崇仁堂”。站立在古老的祠堂中,看着展示柜内一本本记载着叶氏家族的家谱,耳畔仿佛传来玉华叶氏对家风家训的吟诵与传承。厅内高悬着的“贡元”“法学士”“州司马”牌匾,无不透露出叶氏家族对文化教育的重视。梁上栩栩如生的木雕在经历了岁月的侵蚀后,早已消退了往日的那抹光彩,从天井投射进的淡淡光线与祠堂内一丝丝苍凉气息融为一体,那一刻,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油然而生。
在新叶,不仅可以品味岁月的沉淀,更能感知文化的底蕴和生活的诗意。离开古村,阳光照耀,洒在古朴的建筑上,我依依不舍地回望这片神奇的土地,期待有一天能再次踏上这里,继续探寻村落的魅力,享受悠然惬意的慢生活。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